【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在过去的近一年里,雄安新区规划消息不断,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融入“蓝绿交织,清晰明亮”的绿色发展底色。而在这幅山明水秀的路线图里,包括白洋淀环境修复、纳污坑塘治理、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在内的多个板块在摁下加速键的同时,也随之打开了具备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目标背后,是雄安新区环境治理的先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此前批复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绿色生态指标多达17个,占比接近一半。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随后的1个月,继生态环境部组建后,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作为全国首个在地方组建的生态环境局铿锵落地。
而要建设一座绿色生态宜居新城,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至关重要。事实上,自雄安新区诞生起,白洋淀的治理被提至国家宏观规划层面,因为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被喻为“华北之肾”。此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加快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幅削减入淀河流污染负荷。这其中,白洋淀生态修复与治理规划则侧重于“治”。结合上游河道治理,在白洋淀实施治污、清淤、补水、搬迁等综合治理措施。
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作为雄安新区环境治理一号工程正式启动,标志新区内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开。雄安新区纳入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系统的黑臭水体共有5个,目前全部完成治理任务,经监测达到治理效果。而在雄安新区及其外延联通水系等重点区域,强化环保整治,为打造水城一体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府河、孝义河入淀口湿地概念性方案编制工作,设计规模分别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全球公开招选了117个先进技术方案,雄安集团正在进行中试招标。
由于遍布新区三县的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形成年代已久,垃圾和污水陈年积聚,已成为影响当地环境治理的“心头大患”,治理纳污坑塘成为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截至11月20日,雄安新区三县共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治理完毕。对治理后的纳污坑塘,雄安新区将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水体和底泥要分别达到水体和土壤功能区标准,采取绿化美化等措施,实现景观使用功能。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雄安新区也将围绕加强涉气企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推进燃气锅炉治理,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和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多板块,尽早实现天朗气清的愿景。在城乡固废处理方面,雄安新区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乡村参与、公司运营”原则,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农村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城乡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另据权威媒体报道称,进入倒计时的《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将对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的调查、修复给与指导性意见,并将实施一批可被雄安新区乃至全国借鉴的高标准土壤修复案例。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曹海波曾指出,“为破解治理资金筹措、技术瓶颈等难题,新区设立10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企业干。”按照“第三方运营、第三方监管、政府考核付费”方式,这也将为新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系统治理提供经验和样本。而在过去一年里,包括碧水源、东方园林、博世科、先河环保、雪迪龙、清新环境、神雾集团、首航节能在内的环保翘楚先后加速布局雄安水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综合修复。
券商预计,雄安新区建设将带来整个京津冀区乃至华北地区环境质量标准的提升,远期环保投资需求将接近1900亿元。这其中,白洋淀淀区78个村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先行工程快速推进。而从市场层面来看,长期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加上环保工程性投入,最多能达到千亿元级别。随着雄安新区环境治理的大幕开启,相关上市公司预计将会从巨量市场中分羹。